真要「嬲嬲多到上鼻」的人上台嗎?
電視選舉論壇後,可謂撥開雲霧,形勢清晰。
胡官(胡國興)已經「露底」,既帶不出堅守法治公義的核心價值,更完全暴露出對經濟民生政策的「空白」。
「泛民300」應該可以安心,毋須考慮分票胡官了。
曾俊華表現最出色的部分並非他自詡的經濟民生,這些部分他解畫解到「一嚿嚿」。他最厲害的反擊戰,主要是自由辯論,單挑林鄭的「低民望」,可謂完全「KO」。
這其實反映今屆選舉的主軸:候選人不是比併政綱,甚至市民、選委都毫不關心政綱,因為香港人已經明白,當今香港最重要的問題不是如何幫市民「上樓」如何重拾經濟火車頭,而是如何讓香港走出政治鬥爭的「白色恐怖」、如何讓香港人免於「意識形態」的政治泥沼。
所以曾俊華強調社會對撕裂的反感,已經完勝「西環嫡傳」林鄭月娥。
林鄭如果真是「梁振英2.0」,「習握手」梁振英45秒,好像宣布特首選戰結束。
但如果林鄭以現在的民望上任,和當年梁振英上任,一般無異。
梁振英當日頂着僭建風波、「小桃園飯局」醜聞、「你呃人」的爆料而低票上任,結果任內從未有一天安樂日子。
雖說「疾風知勁草」,但一路逆風的日子應該不是北京樂見。
若是如此,強行扶正「嬲嬲多到上鼻」的林鄭上台,除了延續四分五裂的內鬥、徒添市民對「白色恐怖」的憂慮,對北京有何好處?
北京愛以「經濟貢獻」量度香港的重要性,又指摘香港的政治鬥爭拖慢了經濟建設。若是如此,把林鄭扶上台,恰恰是令香港繼續陷入鬥爭怪圈,無法做到北京的「經濟貢獻」要求。
反而曾俊華沒有政治革命的企圖,以「休養生息」口號治港,反能令香港放下政爭,全力拼經濟,符合北京要求。曾俊華是唯一能取得建制派及泛民選票的候選人,兩邊光譜都能接受,這不就是傳說中的「香港營」嗎?
文:曾志豪
作者是傳媒工作者
原文載於《明報》觀點版(2017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