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解東京一旦大地震會好大鑊?
東京的地質並不安全
熊本‧大分地震陰霾未散,人口更為稠密的關東地區又發生地震,頓時人心惶惶。首次地震為黎克特制5.6級(震度為5弱,註1),發生在16日晚上9時26分,震源位於茨城縣南部地底約40公里,而東京都大部份地方亦錄得震度3的地震(註2)。數分鐘後,再錄得同等震度的地震。翌日,又錄得兩次震度3的餘震(註3)。及後,日本氣象廳地震海嘯監視課的青木元課長出席記者會,
國家資源過分集中於東京
明治維新期間,東京成為新的日本首都,人口、政治、經濟逐漸集中到以東京為主的首都圈。迄今,其域內總生產值(GRP)已遠遠超越日本其他地區,甚至達至富可敵國的程度。不過,光環的背後也導致所謂「東京一極集中」的社會問題。由於國家資源都集中在東京一帶,所以德國再保險(reinsurance)公司Munich Re曾評估東京、横濱是全球災難風險值最高的地區(註6)。其實在上世紀60年代,池田勇人為首的内閣就留意到都市圈過大的問題,並於1963年發布全國總合開發計劃,務求平衡地域之間發展的差異。可惜五十多年後,東京仍一枝獨秀。無論如何,「東京一極集中」的國家結構已難以在短期內逆轉。今日的東京,較1923年發生關東大地震時更為繁盛,難以想像碰上破壞力驚人的地震會帶來甚麼後果,但幾乎肯定日本將遭受較3‧11及熊本‧大分地震都嚴重的災難。
東北和九州中部重建、解決福島核事故的日子本來已遙遙無期,加上還要面對人口老化連帶的經濟停滯(註7)等問題,如果東京不幸發生大地震,就着實不能單以「雪上加霜」來形容這個島國的未來了。
註1:日本氣象廳震度等級是日本採用的地震度量,表示地震的強度,為日本獨有的度量。
註2:《tenki.jp》,2016年5月16日 23時30分地震情報。
註3:《気象庁》,地震情報(震源・震度に関する情報)
註4:「都市圏活断層図 関東地域整備範囲」,《国土交通省国土地理院》,參網頁:http://www.gsi.go.jp/bousaichiri/04_kanto.html
註5:「立川断層帯」,《地震情報サイトJIS》。
註6:「平成15年12月地域の安全・安心に関する懇話会最終報告」,《総務省消防庁》,參網頁:http://www.fdma.go.jp/html/new/pdf/1512_tiiki_2.pdf
註7:西村友作,〈供給側改革應從安倍經濟學吸取教訓〉,2016年5月4日《日經》中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