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香港運動員贏在香港
香港體壇近年來喜事不斷,「牛下女車神」李慧詩領起一股體育旋風、「東方美人魚」歐鎧淳成為矚目焦點、楊文蔚一躍跳出香港新高度、張家朗刺出花劍牽動人心、跳繩隊一衆「摩打腳」成就世界最強。各項目捷報連連的同時,市民對各體育項目的關注與日俱增。但本地有限的體育設施和場館卻未能滿足各方的需求。 筆者兩周前與本地體育界會面,與會代表強烈表達希望專業場館盡快落成的訴求。事實上,良好的場館設施是本地體育事業發展的保障;單車館落成後,香港藉此舉辦世界錦標賽,吸引得各地觀衆入場就是一個實例。與大家一樣,筆者在原則上亦希望啓德體育園能夠早日投入使用,提升本港體育水平。 承載着港人的期望,啓德體育園的管理不應亦不能只停留於日常簡單租用場地的水平,而應該有專業團隊營運,以此推動香港體育事業的普及化與盛事化。政府決定啓德體育園項目採取「DBO」(設計、建造及營運)「一條龍」模式來應對這個問題,但這亦將項目整體費用推高至319億元。涉及如此大額的公共資源,我們更須謹慎審議項目設計、建造以及場館未來25年的管理和營運等各方面的問題。 須知道理想藍圖與現實之間,隨時會出現偏差。同處於啓德的郵輪碼頭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設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