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秉權:伸向歷史教科書的黑手
有線電視《新聞刺針》根據一份教科書的評審報告報道,有準備明年出版的高中歷史教科書,因為「措辭不恰當」等問題,被教育局課本評審小組要求修改。不過這些內容並非新的表述,在學界已有一定共識,不同出版社亦有類近表達,同一內容以往經歷同類評審均獲得順利通過。 這次「刪改」歷史教科書事件,到底是否評審專家換了人?人沒換,但人變了?標準變了?史實變了?還是出於政治需要,連歷史教科書都要為它服務? 這些被「槍斃」的內容和評語包括:「近代歐洲的崛起,是世界歷史上重要的一幕,造成了今日西方優勢的基礎」(評語:觀點值得商榷);「1937 第二次中日戰爭爆發」(評語:用詞不當);「中共一黨專政;黨與政府的關係:黨政不分,在中共一黨專政下……」(評語:用字不當、概念不清);「香港位於中國南方」、「中國收回香港」、「香港主權移交中國內地」、「中國堅持收回香港主權」(評語:措辭不恰當)。 就「近代歐洲崛起」與「西方優勢」一點而言,評審到底是認為兩者並無因果關係,還是今日「西方優勢」已不再,中國才是遙遙領先? 「1937 第二次中日戰爭爆發」是「八年抗戰」的概念,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力推的「十四年抗戰」表述(1931年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