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輕:《鄧寇克大行動》(Dunkirk):人既渺小也偉大
(評台編按:下文有劇透) 《鄧寇克大行動》(Dunkirk)的焦點不是撤退的三十萬士兵和歷史的爭論,而是導演基斯杜化‧路蘭。他刻意不採取一般戰爭片的拍攝方式,沒有恢宏敘事,沒有轟天爆炸,血流成河的大場面,只有由遠至近,灰濛濛的畫面不時傳來低沉的炮火聲,連環爆發的街巷搶戰也欠奉,甚至連血也不流一滴。可是,路蘭卻透過三條主線,包括年輕步兵、中年船長和資深機師去帶出人類在戰爭中既是渺小,也是偉大。 電影最令人震撼的畫面是當德軍戰機飛過海灘上空投下炸彈之際,等待撒退的士兵避無可避,只得在慌亂之間伏在沙上,希望減少被炸中的可能性。只見投下的炸彈在沙灘和海上爆炸,激起飛沙和巨浪,士兵無處逃避,如蟻般聽天由命,生命何其渺小,脆弱得稍瞬即逝。然而,災難又是磨練人意志的不二法門,敵軍的攻擊又激出士兵驚人的求生本能。電影先由年輕步兵在街頭巷戰中遇上同僚得以保命開始。接着藉着搬動傷兵插隊登船,卻又遇上遽變,每次遇到厄困,都是發揮潛能極限的體驗。此外,被徵召的民眾勇往直前,面對眼前炮火無所畏懼,都展現了人類特有的真善美。 一幕又一幕的逃難過程都對準了人性的善惡和命運的播弄。這分鐘上船吃着果醬麵包,那分鐘又要趕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