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NBA地帶》,還有那些綽號
亞視進入倒數階段,網上留言立刻由狂鬧嘲笑變成婉惜,而出奇地,在網上看到最多人懷念的,竟然包括90年代的《NBA地帶》,而大家難忘的,除了Peter Cheung與徐嘉諾的精彩評述外,還包括眾多綽號。球星有綽號並不稀有,不少足球員都有綽號,但像《NBA地帶》那樣,幾乎為每一位球員改綽號,可說十分罕有(我只想到摔角節目)。我清楚記得,當年《NBA地帶》初推出時得不到觀眾的支持,有些人覺得古怪,有人覺得某些綽號不倫不類,有人甚至覺得體育比賽不應這樣子……假如當年有互聯網,相信節目製作人已被人網上圍攻,甚至出現諸如「萬人要求亞視不要亂改花名」的群組了,然而,時間證明了一切,如今網上說起「夢中人」、「泥水佬」、「助攻王」等等,大家都立刻知道指哪位球員,原來這些綽號已成為這一代人的成長回憶了。那麼這些綽號是怎樣來的,原來大部分都是由知識廣博的簡而清所改(其實「拆你屋」也是),另外有些則來自主持及幕後工作人員。或許當中有些綽號到現在還是讓人摸不着頭腦,但絕大部分都不是亂來,而是有根有據的,其號的準則如下:1. 翻譯自英文綽號,包括:奧拉祖雲(Hakeem Olajuwon),綽號「夢中人」–譯自The Dream巴克利(Charles Barkley),綽號「查理爵士」–譯自Sir Charles大衛羅賓遜(David Robinson),綽號「海軍上將」–譯自The Admiral卡爾馬龍(Karl Malone),綽號「郵差」–譯自The Mailman格連羅賓遜(Glenn Robinson),綽號「大惡狗」–譯自Big Dog馬傑爾(Dan Majerle),綽號「雷震子」–譯自Thunder Dan波古斯(Tyrone Bogues),綽號「墨屎」–Muggsy的音譯,加上身材矮小,只有5呎3吋,可說是音意兼備鍾斯(Ron Jones),綽號「大力水手」–譯自Popeye2. 根據姓名音譯、意譯,包括:美臣(Anthony Mason),綽號「泥水佬」–Mason的英文解作泥水工人,加上美臣打法硬朗,也的確有藍領工人的風格傑特(Joson Kidd),綽號「神奇小子」–Kidd跟小子Kid相近,加上傑特的打法可觀,名副其實神奇小子莫寧(Alonzo Mourning),綽號「鬼見愁」–鬼最怕甚麼?自然就是早晨(Morning)希爾(Grant Hill),綽號「魔鬼山」–大學時期効力「藍魔鬼」杜克大學,而「山」顯然譯自Hill歐羅(Bo Outlaw),綽號「無法無天」–Outlaw自然就是無無天了3. 根據其特性而來洛文(Dennis Rodman),綽號「籃板王」–看過他搶籃板,便不用多講史托斯(John Stockton),綽號「助攻王」–史上助攻次數最多球員,助攻王實在當之無愧米拿(Reggie Miller),綽號「牙擦蘇」–態度夠寸,Trash Talk之王披頓(Gary Payton),綽號「大口仔」–同樣是Trash Talk專家,而且佢個口又真係幾大列拿(Christian Laettner),綽號「獨行俠」–早期効力木狼時,與隊友關係一般,往往離群獨處格蘭(Horace Grant),綽號「眼鏡蛇」–因為他喜歡在比賽中戴目鏡甘普(Shawn Kemp),綽號「入樽聖手」–看過他當打時的入樽片段便明白了柏賓(Scottie Pippen),綽號「二哥」–好有江湖味,其實是指他永遠是公牛隊第二號人物4. 因為《男兒當入樽》伊榮(Patrick Ewing),綽號「大猩猩」–今天非常政治不正確的綽號,但他的樣貎真的很似《男兒當入樽》的赤木(應該說,赤木的造型是參考自伊榮),而櫻木花道叫赤木做甚麼,相信大家都知道了綽號太多,不能盡錄原文載於作者網誌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