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岳橋:兩件意外 兩種手法
今天是大年初三,在此恭祝各位讀者身體健康萬事如意,也祝願香港今年平平安安── 立春之後有很多意外事故發生,希望踏入狗年一切會變得順利。 前後兩年的二月十日,分別發生了港鐵縱火案和大埔巴士車禍,這種大型事故當然沒人想看到,不過從處理這兩件事的手法,我們看得到公共服務的高低分野。 大埔巴士出事後,九巴高層多次鞠躬道歉,在意外調查尚未展開時,就向死者家屬和傷者發放慰問金、撥出支援基金、成立小組專責聯絡家屬。的確,金錢未必可撫平傷痛,但面對遽變,往生者的殮葬費用、受傷者留院未能工作,為他們作出物質支援,是公共服務機構目前唯一也是最基本的措施。 反觀縱火慘劇後超過一個月,港鐵才與慈善機構合作為死傷者籌款;意外調查報告發表之後,保險公司認為港鐵沒有責任而拒賠,事主找立法會議員幫忙發聲,港鐵才再額外捐出款項支援傷者的康復需要。 兩者都有上市背景,一分一毫的支出都要向股東負責,然而既選擇了做公共交通服務,也就要負好公共的責任、冒着出交通意外的風險。市民坐上了你的車,就是把生命交託於你手上,除了要快要準時,也希望能安全地回家。九巴這次的善後做得再好,也必須檢討其兼職車長制度,避免再有同類意外。 如果習慣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