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豪:劉曉波,他首先是一個病人
寫文章時,劉曉波性命垂危。文章見報日,他會否已經變成歷史人物? 歷史將記住這位在監獄中失去自由甚至可能失去生命的,劉曉波。 要記住劉曉波的名字,因為在中國大陸,這3個字成為了敏感字,可能無人知道中國除了出了個毛澤東,還出了個劉曉波。 香港的傳媒,在劉曉波事件,撫心自問,有無盡到社會責任?有無給予相應的尊重這位中國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自從劉曉波傳出病危的消息,香港的主流媒體,有幾多以劉曉波作為頭版重要報道?有無人介紹《零八憲章》? 每年的諾貝爾獎頒發,香港的媒體發瘋似的做專題介紹,好像很有國際視野,更別提莫言得獎的那種「井噴式」的愛國熱情報道。 如果真的如此重視諾獎,劉曉波這個諾獎得主病危待救甚至有過百名諾獎得主聯署的新聞,難道不應重視處理嗎?沒有。這些日子,香港報章的頭版大部分是林鄭月娥、遼寧號、港珠澳大橋。很愛國很本土。 再出一道政治難題:曼德拉逝世,香港媒體也做了許多專題介紹這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光輝歲月」。如果,劉曉波最終離開了人世,香港的傳媒,又會如何報道?又會如何忽略?又會如何自圓其說? 劉曉波在香港傳媒可以得到幾多版面,其實反映了特區在「一國」管治下,可以得到多大的自主。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