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景祥:脆弱的大和解
新一屆政府開局順利,政壇大吹「和風」。然而「好景不長」,上周五(7月14日)高院裁定4名議員(姚松炎、梁國雄、劉小麗、羅冠聰)宣誓無效,被褫奪議員資格。泛民反應激烈,議會內又再出現劇烈爭吵,令上周五和周六的財委會會議無法進行,政府「提前公布」36億元教育撥款可能泡湯。而在上周四,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因肝癌逝世,支聯會舉行燭光遊行,隊伍操向中聯辦。 4名議員被DQ(撤銷資格),是香港內政,雖由上屆政府入稟法院訴訟,但結局則要由本屆政府處理。由於後續問題涉及司法程序、安排補選以至被DQ的議員到底應繳回多少在職時的酬勞,每一步處理失誤,都會引發一場政治風暴。劉曉波逝世跟特區政府無關,但事件源自1989年的六四風波——眾所周知,「八九六四」是中港關係的轉捩點,在此之前,中港雖有摩擦但民主派跟中央仍然「有偈傾」,「八九六四」之後雙方完全決裂,關係至今仍無法修補。劉曉波逝世,勾起了一段傷痛回憶,也令泛民要再次與北京正面對抗。特區政府要修補與泛民的關係,難度也因而大增。 有梁頌恆、游蕙禎的判決在先,上周五高院按人大釋法(去年11月7日)的詮釋,裁定4名議員宣誓無效,結果應在意料之內。泛民的反應,除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