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殯葬與中國傳統
打開電視,忽見食環署宣傳綠色殯葬的短片,為鼓勵市民撒灰於紀念花園,以代替土葬和骨灰龕,於是提到中國傳統有所謂「塵歸塵土歸土」,頓時令我摸不著頭腦。 其實「塵歸塵土歸土」乃翻譯自英諺「Ashes to ashes, dust to dust」,起源於聖經《創世記》(3.19):「你必汗流滿面才得餬口,直到你歸了土,因為你是從土而出的。你本是塵土, 仍要歸於塵土。」 若然想引用中國傳統思想,以鼓勵市民撒灰於紀念花園,我建議他們最好不要引用孔子和孟子,免得自打咀巴、自討沒趣。 事緣孔子的學生宰我,有一次反對為父母守三年之喪,結果孔子大怒說:「你若然心安就去做吧!君子守孝,吃魚肉不覺香,聽音樂不快樂,居處所不安樂,所以有所不為。如今你心安,就去做吧!」(《論語‧陽貨》)若然引用孔子,恐怕會令孝子賢孫「安已不」! 此外,引用孟子亦不太合適。有一次,主張節葬的墨子學派人物要求與孟子辯論,後來孟子透過徐子告訴他:「大概古時曾經有人不安葬其雙親。後來雙親死了,就抬著遺體棄置於山溝之中。他日經過此地,看見狐狸在進食屍身,烏蠅和蚊子在吸吮屍體,那人額頭不禁流汗,只可斜望而不敢正視。這種汗水,非為別人而流,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