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號稱文明先進,人均產值超越西歐,今天還沒有一個完善的退休保障制度。不少長者,為社會貢獻幾十年,晚景淒涼,靠執紙皮汽水罐度過殘生,實在是作為香港人的恥辱。退休保障制度鬧了二三十年,好不容易走入直路。政務司長林鄭月娥力邀已經榮休、人稱「社工之父」、德高望重的香港大學周永新教授「出山」,為退休保障做研究。周教授和他的團隊,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完成了詳盡的報告,提出「全民老年金」的概念:先由政府注入500億元基金,再引入僱主僱員繳納的薪俸老年稅,65歲或以上的長者,毋須資產入息審查,每月可獲3000元老年金。如果我們還相信學術自主,即使受政府委託研究,學者也可獨立行事,不一定要跟隨官員的指揮棒轉。如果獨立研究的學者沒有跟足政府的劇本辦事,結論不合官員胃口,政府大可開誠布公,把道理講清楚說明白,然後堂而皇之宣布學者的方案並不可行,再找別人再做研究,光明正大的另搞一套。但面對完全不合官方口徑的老年金報告,政府對待周永新教授的手法和態度,令人不齒。周教授的報告提交超過一年,正式諮詢姍姍來遲。臨近公布,更放出消息,將退休保障「全民」或「非全民」方案,改名為「不論貧富」和「有經濟需要」。全民退保,「不論貧富」都有份享用,必會引來極大爭議。如此費盡心思的政治考量,司馬昭之心,路人皆見。如果官員夠膽識,不如名為「連李嘉誠李兆基都有份攞的全民退保」,藉機煽起公憤,更為徹底。諮詢文件終於出台,所謂「有經濟需要」的模擬方案,把單身長者資產上限定為8萬元,長者夫婦不能多於12.5萬。如此刻薄的資產限制,令民意沸騰,連建制媒體也不以為然,訪問市民,盡是罵街之聲。主事官員林鄭月娥被記者問到知否棺材要多少錢,林鄭避而不答。但坊間早已為官員精準計算:打堂齋,一副棺木,只是簡單的殯儀服務,8萬元早就花光花淨,一個私營骨灰龕位,已經遠超此數。8萬資產上限,如此刻毒、涼薄兼違反常識,定必是開天索價落地還錢的伎倆,將來定會「從善如流」,將資產限額調高。不幸地,為香港貢獻一生的長者,他們的尊嚴,被這幫官僚玩弄於股掌之上。官僚面前落得慘痛收場 情何以堪官員學者理念相異意見不同,可以是君子之爭,也可私下勢成水火鬧得面紅耳赤,但公開還是客客氣氣,表現得和而不同。毫無關係的人尚可如此,更何况,林鄭和周教授淵源甚深,早在林鄭擔任社會福利署長時,已與周永新教授有所交往。但林鄭為了徹底否定周教授的全民老年金方案,不但公開侮辱教授的學術地位和尊嚴,甚至連學術人格都受到無情攻擊。林鄭接受電台訪問時這樣說:「對於公共財政嘅概念同管理,或許佢(周永新)未掌握得好透徹」,「呢啲係一啲好隨意嘅說法,我覺得唔係一個好認真嘅學術研究應有嘅態度」。一向溫和敦厚的周教授,受到這樣的攻擊,沒有口出惡言反駁,只是輕輕的回應,1979年夏鼎基擔任財政司的殖民地時代,已研究公共財政:「咁多年來我自己研究退休保障,對於財政嗰方面我係相當熟悉」,「我哋唔係好似細路仔玩泥沙」,「我哋唔係隨意咁亂噏一個數」。周教授說對特區政府推行全民退保已經死心,實在說得太客氣了。一位為退休保障制度研究奮鬥了幾十年的學者,在傲慢的官僚權力面前,落得如此慘痛收場。真是情何以堪!周教授心死的,何止是退休保障制度,對林鄭月娥本人、對整個特區政府、對如此不堪的官學關係,還會寄予任何期望嗎?勞福局長張建宗出來補鑊,說什麼「沒有周永新教授的研究,就沒有退休保障諮詢文件,要飲水思源」,企圖修補關係,但那種矯情與虛假,聽得令人雞皮疙瘩。所謂「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好人好姐」與特區政府靠得太近,分分鐘會出事,輕則形象受損,重則像周教授一樣,尊嚴也不留情面地受到侮辱。學者替政府做研究,在梁振英治下,已成為危險事業。原文載於2015年12月30日《明報》觀點版。 研究 學術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