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時爛尾的改革
早幾日,的士罷駛,抗議政府準備發出「優質」的士新牌照。部分的士業車主及司機「曬冷」,不難理解。因為的士供應增加,連Uber等都可申請,自然會打擊固有之的士服務。更重要的是,牌照多了,牌價可能受到衝擊,無論車主及司機,都有理由反對。 但小市民呢?時事節目的「叩應」環節,市民電話一面倒大鬧香港的士服務。似乎部分的士業界的行動,得不到市民支持。所以,如果政府能夠企硬,站穩市民的立場,讓市民有更好的服務選擇,就不應因為部分的士業界人士「曬冷」而退縮。 3年了 市民有否覺服務提升? 為何不少市民仍大鬧的士服務呢?早在3年前Uber推動在港之業務時,同一班大聯盟的司機及車主團體,曾經信誓旦旦地說,他們會不斷改善服務,包括制訂投訴機制、推出流動應用程式加強電召服務、改善司機的駕駛態度、提供培訓予司機加強服務質素等。 3年了。市民有沒有覺得的士服務有提升呢?例如市民有沒有覺得,截的士過海時,司機會倒履相迎、頻呼開心?例如市民有沒有覺得,晚上在中環蘭桂坊截的士比以前容易了,揀客情況絕跡呢?又例如市民有沒有感到,在下午4時前後,截的士容易了呢?又例如市民又有沒有覺得,的士司機見到一家幾口有老有嫩的乘客截車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