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到張國榮六十生辰,作為紀念,寫了下最愛的電影之一。「犯罪」是警匪片的永恆主題,羅志良當導演的第一部戲選擇了「槍」這個道具,要展示的內涵自然是罪惡。如何處理犯罪這一主題而又不顯得平庸,那就是人物設定上的創造力。張國榮塑造的Rick是多次參加射擊比賽的高手,因95年的交通意外無法參賽,故事的設定背景便是96年新比賽前展開的故事。這樣的設定,最能體現「落魄英雄」的反轉塑造。然而,如果僅僅是槍王重生,這個故事大概就不會落在「犯罪」這一重點上,於是故事內核便是Rick如何墮入自己的「心魔」。導演一直在用鏡頭勾勒人物,電影開頭Rick冷冷的在槍會自己練習射擊,打出一個「Double Trap」,就如同「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力度,電影開頭一度以「Double Trap」這一技巧展現了Rick的實力,并不用語言就勾勒了一個冷峻的「孤獨王者」形象,從視覺上給觀眾心理衝擊。在電影裏,張國榮飾演的Rick人物性格都是通過其他人物側寫突出的,他一直因其他人的行為和言語而產生自己的行動,電影中人物的設置都像是為Rick性格轉變而展開的。其一,谷德昭飾演的警探吳雲信是一個引子,鋪墊的是Rick的內心想法。吳雲信第一次見到Rick就表達了他對槍王的崇拜,但當他對着Rick說到去年他因為交通意外無法參賽時,Rick在電影中第一次表達了較大的情緒波動。他說「你講夠了沒有?你查我底?」,那一刻,Rick心中潛藏的一種「不服」仿佛被激發了出來,同時為他埋下了潛在的爆發伏筆。指導吳練槍時,Rick一直強調「每支槍都有自己的角色,要學會與槍溝通」,也鋪墊了他渴望對手的訴求:「直到你遇到真正的高手時,才能知道自己的極限」。其二,Rick為其改槍的楊先生,也是引線之一。楊先生不滿足射靶子,而讓手下拿來了死雞。當槍在死雞身上打下彈孔,Rick有一個閉眼到睜眼的瞬間段落。槍打在雞身上時,Rick閉眼的一瞬間,滿眼是血光。楊先生射擊的舉動,激發了潛藏在Rick心中的對於「血與射殺」的想象。所以說羅志良的這部片子巧妙在於,Rick從不說多餘的話,他的行動全因外部力量而進展。這就是塑造核心人物的巧妙之處。當楊先生想要射殺活雞時,Rick阻止,這裏有一個重要的細節點,便是他說「我改的槍是不見血」的,這是為那場改變他的重頭戲進行的鋪墊。此時,Rick的行動還能控制內心的慾望。其三,便是重要的對手,方中信飾演的苗sir。從苗sir的言語中設定了一種英雄相吸的命運感,他對於同事批判Rick改槍的看法,是一種積極的態度回應。他說「每隻搶都有自己的性格,只要找對用槍的人,Rick未必有錯」。而苗sir重視的便是用槍的人,這和Rick有很大的區別,也或許是一個重要的分叉點。Rick重視的是自己改的槍,不在乎用槍人的作為。而在苗sir看來,用槍之人的心一定是正面的,在自己作為警察這一身份認同的同時,他注重的是要控制槍,而不是被槍控制。而Rick在遇到苗sir時,問道「你今年會不會參加比賽」,是一種不願服輸的應戰態度,而同時又是渴望與其交鋒的一種挑戰的語氣。當槍王比賽時,他與苗sir有幾分的落差,此刻他在電影中第一次展現了失落,他對女友說「在比賽中,差一分就是差一分」。這種旗鼓相當又不服輸的內心,也慢慢被挖掘了出來。其四,便是最重要的導火線,炒股失敗的余sir。他一心求死,在槍王比賽現場引起騷亂,Rick為了保護女友而開槍射殺了余sir。同一時刻,苗sir還在猶豫要不要開槍,而Rick卻毅然決然開槍,並且還是Double Trap。這一舉動,既是他第一次用槍做了比賽之外的事,又是一次展現技巧般的「比賽」,着實是很有趣味的一場戲。其五,在槍擊后心理醫生開導他,Rick問「我想知道我以後會怎樣?」,心理醫生說「就好像你以前一樣,繼續過你喜歡的生活,一個普通人的生活,生命將會繼續。Life goes on.」。Rick「釋然」一笑,回應到「多謝醫生」。其實他不過是需要一個滿足自己「殺人慾望」的藉口,所以才有了之後他對女友說的那句話:「其實有件事我一直沒有告訴醫生。我知道我自己殺了人,但是我好開心。真的。」那是心魔被釋放后的愉悅。張國榮這裡表演的張力是無可厚非的,僅僅幾句台詞,就把那種惶恐而又無法控制的心情表達了出來,無助而迷茫,同時又沉浸其中。用語言表現了雙重人物性格。羅志良用這幾個人物,出色的完成了對Rick這一角色的塑造,把他被壓制的心魔一層層剝離了出來。雖然電影重心是三年後的Rick殺人成癮,但其實前期的鋪排才是最重要的過程,這都是後半段他行動的成因。壓抑太久就會成「魔」,一觸即發的點設置的很巧,Rick爆發的著力點看似是為了保護女友和公眾安全的舉動,其實又或許是一個「宣洩」的藉口。「槍王」的主題重心,成魔而不是成王。文:七七作者簡介:嚮往舊港片時代的迷影人,寫字觀影,暢快自在。 影評 電影 張國榮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