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台編按:內有劇透。)早一陣子掀起網上熱潮的日劇《逃避雖可恥但有用》(下稱「逃恥」)剛剛播完,當中女主角新垣結衣的吸引力及劇集片尾的「逃恥舞」成為網上熱話,後者更引發許多人紛紛模仿,就連美國駐日本大使也要拍片作為今年聖誕的話題。然而此劇背後呈現日本年青一代的就業問題、性別分工以及婚姻的觀念,那是更值得思考的社會課題。經濟衰退下的「青貧」問題幾年前日本社會學者山田昌弘寫了一本《社會為何對年輕人冷酷無情》,探討日本年青人在經濟衰退下的困局。在正常的社會人口結構下,年青人的勞動力是推動經濟發展、發揮高生產力的重要支柱,故此政府的公共福利服務規劃也以支援及照顧長者及殘疾人士的需要為主。然而面對人口的老化,加上90年代後出現的經濟衰退及結構性影響,日本經歷了「失去的十年」,今天的年青人已經不易找到一份穩定的長工。即使是大學畢業也難以成為正式員工,他們只能找到合約制或臨時的短期工,結果年青人以短期工作或兼職受聘的也愈來愈多。再加上償還大學的借貸,他們諷刺地成為社會上的「青貧」一族。《逃恥》中的森山美栗(新垣結衣飾)也面對類似處境:碩士畢業後沒有被任何公司預先取錄,只能成為「派遣職員」(非正式員工)。不過最終也被解僱了,結果處於無人問津的失業狀態,在職場一直得不到肯定。社會冷酷、父母呵護當年青人連自己的基本生活也成問題,山田昌弘發現他們步入中年後還要依賴年老父母的經濟支援,形成不少年青人以至中年的未婚者仍與父母同住,造成「社會冷酷、父母呵護」的現象。這種情況跟香港的「在職貧窮」問題類似:假若父母有一定的經濟能力,上述情況仍然不算嚴重,但是如果父母的家境不好,跨代貧窮則依然持續。事實上當年青人的收入不足以養活自己,也影響了他們結婚及生育計劃,進而影響社會整體的出生率,結果形成人口老化的惡性循環。另一方面,日本社會仍然存在傳統的性別分工——即「男主外、女主內」的意識形態,婚後轉作全職主婦成為日本女性的另一出路,甚至比起她們出現「雙失」的狀況更被社會普遍接受。所以《逃恥》的美栗才會有此「異常」想法:向津崎平匡(星野源飾)提出「契約結婚」換取妻子的身分,從而得到家人、朋友及社會的認同,實質上卻以打理家務工作向平匡領取收入。有人說只有日劇才會出現這樣的情節:一個女神主動要求向你提出「契約結婚」,搬進你的屋企成為你的「受薪妻子」,願意為你打理家務,我想那是任何宅男也不會拒絕的事。不過在真實的處境中,那些宅男沒有穩定的工作及收入,甚至步入中年仍然要和父母同住,於是他們不敢奢望和異性拍拖。《逃恥》中的津崎平匡沒有被設定為隱蔽雙失的電車男,他是IT公司的要員、事業穩定卻不擅和女孩溝通,這樣「契約結婚」的契機才會出現。現實上不少女性也期望與有鐵飯碗的高收入男性結婚,但是這樣條件的男性在日本已經越來越少。主婦的功能及價值從農業社會發展到工業社會,傳統的經濟學只將家庭視為社會的消費單位而不是生產單位,關注的只是分析市場的交易行為,計算國民生產總值(GDP)也沒有將主婦付出的勞動力視為生產力的一部份。然而沒有她們在家中「工作」--好好打理家務相夫教子,作丈夫的也沒法安心投入勞動市場賺取收入。某程度上美栗和平匡之間的「契約結婚」肯定了主婦的付出,不過在香港的處境,妻子身為主婦的功能已被外籍家傭的市場取代了她們這部份的角色。諾貝爾經濟學得獎者加利.貝加(Gary S. Becker, 1930-2014)從60年代開始提出新家庭經濟學(New Home Economics):將家庭視為生產單位,就像公司一樣,家庭也生產家庭產品(household commodities),包括家庭成員的身心健康、生活環境、生育、家務、照顧、情感上的滿足與愉快等,並且需要投入時間和勞力等資本來生產家庭產品。貝加的理論將主流經濟學的分析延伸到家務分工的課題,認為「男主外、女主內」的性別分工是由於女性花上較少時間在勞動市場而得到較少收入,因此處理家務的機會成本較低,這是家庭經過協商後達至最大利益的理性選擇。不過以上分析卻遭到一些社會學家及女性主義者非議,認為進一步將性別不平等的問題牢固於不公平的分工制度下,將無償的家務工作交由女性負責,影響她們的經濟安全,也壓抑著女性在社會上的經濟地位。《逃恥》中出現的「契約結婚」正是互補男女主角的功能上需要:男的需要有人處理家務,女的需要工作以勞動換取回報,兩人才能達成交易。然而當男女一起共同生活,真的可以沒有感情聯繫,純粹只有契約的僱傭關係?諷刺的是今天現代社會的夫婦關係是否已如「契約結婚」一樣,約化為功能性的互補而再沒有情感的溝通和聯繫?帶來顛覆的「契約結婚」不過從另一個角度切入,「契約結婚」也是顛覆傳統婚姻制度的想法。劇中的平匡精心預備向美栗求婚,藉此改變兩人的契約關係,那是現代的愛情故事普遍接受的美滿結局。然而美栗認為是「愛情剝削」而拒絕了。一開始男女主角決定以「契約結婚」來建立他們的關係,並且為了滿足家人、朋友和社會對婚姻的固有觀念而左瞞右騙。然而每對戀人走在一起卻是各有不同的故事,當兩人決定嘗試改變這種契約關係,學習彼此分擔雙方的工作,結果在生活小節中出現不少問題,似乎一切也變得不再完美,也為美栗帶來了許多負能量--因為性別分工出現的相對優勢(Comparative Advantage)被削弱了?或許最終不是取決於「契約結婚」是否被「共同營運」的方式取代,那只是表達一種異於傳統男女關係的象徵--擺脫傳統社會的束縛和詛咒才是《逃恥》想要呈現的更深層信息:無論是百合和風見的忘年戀、小安離婚後成為單親媽媽面對的困難、身為同性戀者的沼田和梅原,這些在美栗和平匡身邊的人也許和兩人一樣,一直活在「逃避雖可恥但有用」的處境,但是經過掙扎後也決定不再逃避,不再受著傳統社會觀念的自我束縛,卻勇敢地活出自己的選擇,並且藉著美栗和平匡最後在市集中不怕旁人眼光的「公開表達」,來肯定他們在感情路上的抉擇,那才是《逃恥》更值得欣賞的內在價值。 日劇 電視劇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