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子強:為何泛民會遇上了冷漠
為了封殺泛民拉布的立法會議事規則修訂戰,隨着建制派的所有修訂在上周都獲強行通過,終於告一段落。 不單輸了給主席和制度 也輸了民意 事後,泛民說今仗是輸了給主席、輸了給一個不公義的制度。這當然都沒錯;但泛民沒有說亦不想說的,就是今仗,他們也同時輸了給民意,這才是最令人感到氣餒的。 有評論把泛民的反撲無力,歸咎為「雨傘運動後遺症」,無奈無力無助的氣氛瀰漫社會,因此就算泛民呼籲在立法會外紮營集會,但民眾的反應仍是非常一般,甚至可說是相當冷漠。這個分析當然也沒錯;但問題是,大家卻似乎有意無意間忽略或不敢正視一個事實。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在11月尾所作的民意調查發現,有49.4%受訪者贊成立法會應修改議事規則,以減少拉布情况出現;反對的只有30.1%。正反雙方是5比3,差距相當之大。這顯示建制派這次「反拉布」修例,其實是有相當民意基礎的。 輸了民意 也輸了群眾動員 有建制派議員在立法會的辯論中,便引述了這個民調結果來作為支持己方的論據。有泛民議員即場反駁,說如果泛民過去多年的拉布真的不得民心,為何又能在2016年選舉中勝出,且票數還多了?不錯,泛民是在2016年選舉中取得佳績,但大家其實心知肚明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