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謊言」:香港政治的「後真相文化」危機
香港的民主進程處於停頓狀態,1200人的小圈子選舉曲終人散。即使選舉事務處不知為何連全港所有選民的資料也帶到票站去,但假的依然真不了,林鄭月娥是中共「欽點」力撐的行政長官人選,中聯辦為保林鄭月娥向建制選委作出「集中票源、排除對手、高票當選、完成任務」的16字命令,只是香港人選擇了戲假情真,在曾俊華身上發現「希望」,甚至跟他一起「夢想有奇蹟」。曾俊華「集氣」而成為一個「現象」有如曇花一現,他只有一次機會,也掌握到這個機會爭奪話語權和推高個人聲望,編製了一個動人的香港故事,牽動了大眾的情感。但這樣的一個「希望工程」已成歷史了,日後任何人,甚至曾俊華本人,實在也無可能重用複製。 如果香港人沒有變得絕望,如果民主派沒有忘記初衷,如果香港仍要繼續追求真正變革,我們就需要認識香港政治正經歷一波「後真相文化」危機。這裏所指的「後真相」(post-truth),不純粹是借用西方國家政治的狀?,指群眾情緒和偏見較認識客觀事實更有力地主導民意民情(feelings trump facts);候選人論壇和立法會選舉每?愈下的口水戰看齊,要檢討的地方在於「後真相」的「真實謊言」(true lies)衝擊改革運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