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世界就在你的指尖
「一個40歲男人和14歲的女孩在這樣的夜裏相遇,沒想到10年後竟然發生了……」「睡覺時,枕頭旁邊放『這個東西』會損害你的健康!這竟然不是手機,而是他……」「廚房的排水孔堵塞,你會怎麼辦?只倒入一種天天在吃的東西……幾分鐘後完美解決!」如果你在手機上、網上或臉書上看到以上資訊連結,會否有興趣順手一覽?你曾否在閱過以上信息後,便順手「按讚」,以至把資訊連結「分享」給臉書上的「朋友」?上文3項信息,均來自一個名叫「BuzzHand」的「內容農場」(content farm)。「內容農場」是讓網絡用家自由投稿和發放信息的互動平台。其內容往往引人入勝——人海奇情、健康「貼士」、穩世「秘方」等,應有盡有,但卻難以完全核實。相信不少讀者在使用社交媒體時,亦碰過類似信息。「內容農場」的潮流,其實衝擊着這個社會對「公信力」的迷思。在一般的傳播理論中,「公信力」是人們接收信息的重要因素。新聞為何要堅守客觀中立、報道真相、平衡角度等原則,就是要維持其於社會的公信力。愈是有公信力的組織,其發布信息時愈是有查核機制,盡力確保信息無誤,才發布予公眾。當然,相信大家——包括閱讀及散布「內容農場」的信息的人士,或多或少都知道這些開放平台,由用家自由提供的信息,未必能盡信。但為何人們仍對這些信息樂此不疲?「吃盡天下花生」的勝地其實,當這世界的信息太多、太濫、太方便時,發放信息的成本和代價亦相應下降。「內容農場」上的信息,趣味十足,大家亦未必完全當真,於是隨便「按讚」和轉發便成為常態。如果無人回應,又或事後發現信息乃子虛烏有,看來亦「無傷大雅」,正所謂「認真便輸了」。萬一「一擊即中」,成功「抽水」,讓網友人人「按讚」、接連轉發,那份成功感亦頗讓人陶醉。資訊隨手可得,轉發就在彈指之間,人們少不免對資訊漸感麻木。資訊的生滅速度加快,消磨人們的專注力和思考細胞。結果,不同組織和個人都不斷製造新資訊,讓人們覺得「有新嘢」,才能勉力爭取社會的注意力。在這資訊時代,世界恍如就在我們的指尖,一按便能天涯若比鄰。惟這世界已變得太快,讓人們未必能細味其中,只能走馬看花地作一個旁觀者。而「內容農場」,正是讓人們一按便「吃盡天下花生」的網絡勝地。原文載於《明報》觀點版(2015年12月19日) 網絡文化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