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科能改變年輕人些什麼?
還記得2009年的暑假,香港社會平淡無事,書展期間一名初中學生抱着「?模」攬枕的照片,在各大報章廣傳,似在抱怨年輕人只顧玩樂。其實同時,內地維權律師許志永正被拘留,然後一名中學生給予時任總理溫家寶的公開信,就成為了報章的頭條,反映了社會對年輕人關心社會的欣慰。 2009年9月,通識教育科正式成為新高中課程的必修科目;同年12月,發生了反高鐵撥款、捍衛菜園村的社會運動。 運動的核心是從保育「天星」、「皇后」走過來的年輕人。當民間團體長時間包圍立法會,設立攤位、舉辦講座,倡導理念之時,不少老師帶着中學生親臨實地考察了解,當中不少是通識老師與學生,希望從中了解課程中的學術概念,例如發展與保育、生活素質、政治參與等等,並聆聽不同持份者的看法。 2012年,第一屆文憑試剛考畢,YouTube上廣傳一名名不經傳的中學生,面對傳媒流利回應的片段;更原來他們一群中學生,為了一個當時大眾仍不太認識的議題——反對國民教育科——已奔走了大半年。然後,那一年的暑假及開學後的日子,中學生、家長、教師發起的「反國教運動」,令10萬人包圍政府總部,撼動了原已如箭在弦的政策。 2014年,學民思潮—— 一個以中學生為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