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分寸
醫療系統連連爆鑊,直接受害者當然是病患,然後呢,應該未輪到醫生,反正投訴之後仍要調查,調查之後仍要審議,拖完再拖又拖,有排搞,在此期間,醫生仍可照舊睇症兼收銀,最後亦十之九九是緩刑了事,沒什麼實質影響。 那麼,第二位「受害者」是誰? 恐怕是前線的公關人員。醫院也好,醫管局也罷,都有專業的公關大員,平日已有許多小事需要處理,一旦爆鑊,出大事了,更必日忙夜忙無時停手,從記者會上的line to take,到危機善後的image building,裡裡外外皆要打點。怪不得坊間都說,有兩間機構是公關界的「人間煉獄」,一是各大醫院/醫管局,一是港鐵,只因失誤頻繁,既燒傷了病患和搭客,亦令傳訊部門員工忙於日日救火。 火熱源頭? 如果翻看紀錄,十之九九在於醫療疏忽。醫護人員在檢查或治療時沒有百分百按照程序辦事,反而馬虎行事,或開錯藥,或睇漏眼,或打錯針,或輸錯血,總之是因一時大意而鑄成恨錯。一個錯字,忒是了得。而每有疏忽,必有解釋,箇中又通常是「雞與雞蛋」的惡性循環邏輯:公立醫院病人爆棚,醫護人手長期不足,忙中有錯,乃有差池;醫院病人爆棚,有個主因是私人醫療市場取價高昂,病人付不起錢或不願付錢;私人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