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國民身分認同的再思
2012年「反國教」一役,使中央領導人驚覺香港青少年的心是離國家多麼遠!直到如今,已回歸20年,雖然近期的研究指出支持港獨的青少年人是減少了,但國民身分認同仍處於低位。在2017年6月,港大港人身分認同調查民研指出,自稱是「廣義中國人」(即中國及香港的中國人)的比率維持約35%,較上次上升1個百分點,但18至29歲受訪者,僅3.1%認同是「中國人」,比在半年前進行的調查急跌,跌至港大民研1997年展開調查以來的新低。 藥石亂投 不能解決離心問題 一些中央領導人立時再度指摘香港教育未能做好國民教育,甚至有評論指香港教育仍未「去殖化」,反而「去中國化」,故此特區政府要加大力度推動國民教育、推動學生交流、將中史成為獨立科、在幼兒教育加強國民教育,以強化學生的國民身分。呂秉權近期指出,有內地論述甚至將「教育主權」提升至「維護國家主權」的層次,認為可以不理會《基本法》所保障香港的教育自主權,加強雙方在師資、課程、教材、教學、考評、督導各方面的合作。但在權力不對等的關係下,所謂「加強合作」,很大可能會變為權力大者全面控制權力弱者。但這些藥石亂投的處方,根本不能解決青少年的離心問題,反而更可能惡化離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