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房水浸難言擴闊稅基 基建侵蝕民生教育
本屆政府最後一份財政預算案落在陳茂波手上,會計師出身眼光自然不同。他提議成立稅務政策組,改善香港稅制結構,研究擴闊稅基和增加收入。 關於科研業務稅務扣減,我贊成,因為教育和科技是提高生產力的兩大支柱,稅務扣減比直接用公帑資助科研發展更合乎市場原則,外國也有稅務扣減這種做法。用基金鼓勵創新的問題是怕有人誤用公帑,於是要成立評審組讓有意者競投,再過五關斬六將,多次審批修改方成。當中牽涉很多成本,包括寫計劃書、修改、拉鋸、寫報告交代成果。但評審的眼光,市場未必受落;簡單的稅務扣減最有效率,實行出來,能生存就成功了。市場上已有「天使基金」,市場機制已可解決,政府預留100億元做創科基金,運用不善恐怕變利益輸送、群黨分派。 曾俊華「無為」 陳茂波「搞事」 但對於擴闊稅基和加稅,我有保留。現在大部分稅由有錢人繳交,擴闊稅基不能從窮人和中產身上拿錢,這是累退的做法,香港的貧富不均已很大;如果要擴闊稅基,就要擴闊有錢人的稅基,例如收物業稅,降低持有物業的誘因。庫房水浸千億,稅項不減反加,政治上難以說服人,也看不到有原因政府需要增加收入。會計師經常倡議擴闊稅基是因為他們有業界利益,有多點生意做。香港開展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