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政匯思:香港的無牌藝術
繼Hidden Agenda受到政府強勢打壓,香港「文藝基地」富德樓的個別單位亦驚傳有食環署介入,一眾文青大為緊張。據富德樓負責人之一Susi澄清,現時富德樓亦無外間所傳一般緊張,其藝文工作持續。不過,當中的確有單位受到有關無牌開辦展覽和辦學的投訴。與此同時,同樣擠身唐樓之中的實驗形式小店因為兼售食物亦受到食環署多番阻撓,甚至因為食肆牌照問題而遭受檢控。 無論是Hidden Agenda、富德樓,抑或是個別文青小店,均是香港藝術與文化滋長的體現。然而,因為各種牌照問題,本港的藝文人士一而再再而三地面臨逼迫。不知由何時開始,藝術文化都需要牌照。但正正就是在香港體制下,「無牌藝術」竟然變成犯法的一回事。原本應是保障市民的法例,變成將藝文活動推至窘境的工具。牌照問題,一下子變成「白色恐佈」、打草驚蛇,使藝文工作者在舉辦活動時紛紛要三思而後行。 究竟,什麼時候才真正需要申請牌照?執法的準則何在?而在這一切之先,對於藝術文化活動而言,所謂的娛樂/飲食牌照又是否必須、抑或只是僵化的制度底下的無奈犧牲品? 政府每年投資在「鼓勵」文藝活動的數以百萬計;但如Susi所言,當局「對藝術家工作室的想像和理解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