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陳奕謙先生以偏概全的評論方式
陳奕謙先生在6月17日《明報》發表評論文章〈看了美國科米聽證會 不想回首香港UGL委員會〉(簡稱「文章」),分析美國前聯邦調查局長科米在參議院的作證過程,盛讚美國兩黨參議員問政質素,批評香港立法會UGL專責委員會「拖了又拖」、「毫無寸進」、「流於議員之間互相指摘」,「固然,建制與非建制派之間分歧甚深,但好地地一個專責委員會就要弄成這樣子嗎?」本人認為陳先生的立論方式以偏概全,無視香港政治制度的局限,無視問題的前因後果,然後作出不公允的結論,因此不得不回應。 須知道,所有問政或政策辯論方式,都受制於政治制度和議事規則。人所共知,香港立法會不是全面直選,建制派透過不公平的選舉制度,以少數得票獲得立法會多數議席,而特首和建制派議員的權力都是源自中央政府的「祝福」,因此成為互相支持甚至互相包庇的管治集團。因此,縱使UGL案性質非常嚴重,已公開的資料亦令人有強烈理據質疑梁振英涉貪,但建制派照樣可反對徹查事件。上述專責委員會,只是民主派議員堅持以少數人的呈請方式方能成立,但由於立法會組成的不公,建制派仍可壟斷委員會的大多數席位(建制佔7席、泛民佔4席)及主席職位(主席為謝偉俊),委員會亦無法獲得賦
詳情